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德国进行的国事访问的重点是深化两国的战略关系,促进以和平,增长,改革与文明为特征的中欧伙伴关系。[特别报道]
习近平此次出访是他作为国家元首对中国进行的第二次国事访问,向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信息,双方都致力于增进政治信任,促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
中德两国领导人讨论了扩大合作,特别是在二十国集团内部的合作,强调了为在双方之间建立更大共识而做出的努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作为开放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中德在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拥有更多利益。”
尽管反全球化正在上升,欧洲一体化正在遭受挫折,但中国和德国在诸如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以及对《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等重大全球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立场。
北京和柏林建立了7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有助于建立相互的政治信任。两国还努力加强合作,以使“中国制造2025”计划与德国的“工业4.0”概念保持一致。
多次高层访问增加了双边关系。在任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曾10次访华。 2014年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他与默克尔达成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为新时代中两国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除了稳定的政治关系,它们还拥有牢固的贸易和经济联系,这两个经济体都变得高度互补。 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达1512.9亿美元。
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蓬勃的市场继续为德国企业创造机会,而德国先进的设施和管理经验可以反过来帮助中国的产业升级。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德国投资超过29亿美元,同比增长258.6%。同年,德国在中国的392个新项目投资超过27亿美元。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面,2016年两国之间的访问量超过160万,而文化交流,尤其是主题电影节在两国已经很普遍。
6月初,在德国举办了老式的德国电影节两周之后,一个中国电影节在慕尼黑开幕,放映了16部中国电影,并展出了一系列中国传统绘画和艺术作品。
此外,2016年11月,中德签署了首份足球合作协议,强调了教练和青年球员的培训。
两国目前正在探索与第三国合作的可能性,例如中国汽车巨头CRRC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合作,以生产地铁列车出口到美国和巴西。
两国之间的纽带已度过了全球动荡,共同努力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来解决分歧,并在核心利益和关切问题上建立相互支持。
通过这样做,中国和德国以及整个欧洲可以朝着多边主义的道路前进,并创建一个多极世界。
阮锦。说:“在欧洲面临复杂局势,世界不确定性酝酿之际,稳定和成熟的中德关系将在中欧关系中发挥领导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