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类所必需的关键蛋白质,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帮助评估公共健康风险。
他们还暗示,病毒的天然库可能是蝙蝠。
尽管已经发布了完整的基因组序列,但由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起源和传播机制仍不清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六套完整的2019-nCoV基因组。
在《科学中国生命科学》周二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其他中国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将2019-nCoV的基因组序列与已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进行了比较: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CoV。
他们发现,2019-nCoV与SARS-CoV相似,约为70%,与MERS-CoV相似,约为40%。
分析显示,2019-nCoV属于Betacoronavirus组的包膜单链RNA病毒,可感染野生动物,畜群和人类,导致偶发性爆发和感染而无明显症状。
在进化树中,2019-nCoV非常接近SARS和SARS样冠状病毒,其中蝙蝠冠状病毒HKU9-1是直接的外群。
这些冠状病毒很可能具有与蝙蝠冠状病毒HKU9-1类似的共同祖先。
研究人员说,蝙蝠是2019-nCoV的原生宿主,“这将是合乎逻辑且方便的推理,尽管中间宿主仍可能处于从蝙蝠到人类的传播级联中。”
他们指出,2019-nCoV与感染人类的SARS-CoV之间存在相当大的遗传距离,而与MERS-CoV之间的距离甚至更大。
遗传分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2019-nCoV是否采用与SARS-CoV或MERS-CoV相同的机制用于跨物种和人类的传播。还是有它自己的?
在SARS-CoV中,刺突蛋白(S蛋白)对于病毒附着到宿主细胞受体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评估了2019-nCoV S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能力。他们发现,尽管2019-nCoV与人类细胞受体之间的结合弱于SARS-CoV,但仍被认为是一种强效结合。
研究人员指出,2019-nCoV S蛋白支持与人类细胞受体的强烈相互作用,对人类传播构成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中国卫生当局周四宣布,截至周三底,中国25个省级地区已报告57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病例(2019-nCoV)。这些病例导致17人死亡,全部在中国中部湖北省。
在海外,香港,澳门,台湾,美国,日本和大韩民国分别确诊一例,泰国确诊三例。
该委员会说,总共追踪到了5897名密切接触者,并补充说,其中有4928人正在接受医疗观察,另有969人已出院。
根据NHC周三发布的预防和控制计划,根据目前的知识,病毒的潜伏期可能长达14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