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贸易争端升级带来的短期挑战使中国官员和专家们放心,有必要支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和开放,特别是着眼于减少债务和限制政府干预。
这是周日在高级别论坛上与会人员达成的共识,在此期间,来自国内外的决策者和顾问聚集在北京。
他们讨论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选择。
中央财经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前副主任杨为民说,改革应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国有企业,减少或取消某些行业的直接补贴。一级经济决策机构。
在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采取重大举措来抵消长期经济放缓的风险。
专家们说,这些摩擦为市场注入了负面情绪,最近的股市疲软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创纪录低位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外部不利因素影响有限,但对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更好的选择是专注于国内问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高级兼任教授彼得·博特利尔说,高债务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产能过剩的国有公司,以及高杠杆的影子银行体系,应该引起更多关注。
博特利尔说:“中国不需要对贸易冲突反应过度,但它应该改善国内改革。”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微调其货币和财政政策,政府通过扩大银行贷款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
该政策调整源于当局的观察,即过快的去杠杆化过程导致了金融部门的流动性紧缩。
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强调,去杠杆化速度需要控制在更安全的范围内。
他说:“最危险的部分是银行系统,因为金融机构有动机通过创新来提高杠杆率。”
高层决策者对债务控制的态度已经从“降低杠杆水平”转变为维持当前的杠杆水平。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扬表示:“去杠杆化进程可能不仅会像我们之前计划的那样延长三年,而且还会延长。”
甚至政策状态也从紧缩变为相对宽松。李说,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可能需要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