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照片显示了2020年7月24日在南中国海的抹香鲸。(新华社/张立云)
中国科学院周二表示,在深海科学考察中,中国研究人员在南海发现了11种鲸鱼物种。
为期21天的探险队于周二在海南省三亚市结束了长达3000多公里的探险。它的开展是为了研究南海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的鲸鱼的多样性,种群水平和分布方式。 2019年发起了一项类似的考察鲸的考察活动。
今年远征队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去年未曾见过的四种鲸鱼:侏儒虎鲸,假虎鲸,长鼻海豚和瓜头鲸。
据研究人员称,历史记录表明,在南中国海已记录了30多种鲸鱼物种,这表明该地区拥有该国最大的鲸鱼物种多样性。

2020年7月13日拍摄的航拍照片显示了南中国海的一支远征船。 (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20日,在南中国海中将会看到短鳍鲸鱼。(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20日,您会在南中国海看到海豚和鲸鱼。(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18日,在南中国海中看到了假虎鲸。(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18日,在南中国海看到了一条假虎鲸。(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20日,在南中国海看到了一条短鳍鲸鱼。(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24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中国海的抹香鲸。 (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20日,在南中国海看到了弗雷泽的海豚。(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18日,在南中国海中看到了假虎鲸。(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20日,在南中国海中将会看到短鳍鲸鱼。(新华社/张立云)

研究人员在2020年7月27日的南中国海探险中进行观测。(新华社/张立云)

2020年7月15日,研究人员乘坐橡皮艇在南中国海做更仔细的观察。(新华社/王自强)

研究人员在2020年7月24日在南中国海进行的一次考察中进行观测。(新华社/张立云)

研究人员在2020年7月10日的南中国海探险中工作。(新华社/张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