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过后,在北京海淀区政府一栋大楼内工作的所有1200人发现他们可以不出示任何证件进入,因为他们的脸足以让他们进入大楼。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海投资公司的系统经理马晓川周二对《环球时报》表示,这三个入口处都安装了面部识别系统,只需几秒钟即可通过。
马说,当发现一个陌生人试图进入时,该系统还可以立即向保安人员发出警报。
经理说,除了收集和分析入口信息外,该系统还可以帮助防止人们借用或伪造凭证侵入建筑物的情况。
此举使海淀成为第一个在北京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的地方政府。它是用于电子政务的技术之一,由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在中国各地这种趋势一直在上升。
用途更广
政府诚信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虽然互联网在2000年代初首次被用作管理工具,但这种趋势直到最近两年才达到顶峰,因为该技术已经成熟并被证明是安全的。北京大学的记者周二对《环球时报》表示。
2017年5月,国务院或中国内阁发布了时间表,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电子政务平台,该计划旨在鼓励在政府服务中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
内阁的一份声明说,到2017年8月底,已有29个省级政府启动了在线行政服务平台。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东部福建省的公安部门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在三个月内帮助了124名失踪人员返回家人。
据新华社报道,福建省厦门市也于2017年底开始在其医疗系统中使用面部识别。医生只能在登录该系统后才能开处方,这可以帮助防止不合格的医生开药。
一月当地报纸《新快报》报道,在广东省荔湾区,区政府服务中心的两台自动服务机可以预订和处理800多种行政服务,包括签证服务和打印税款清除证明。
2017年11月,安徽省合肥市的城市管理和交警共同实施了违规停车预警系统。如果驾驶员非法停车,将通过短信警告驾驶员,如果他们在10分钟内搬迁,将不会被罚款。
政府网站显示,该系统在启动当天就阻止了50次违规停车。
机器人的使用在包括陕西,贵州,上海和深圳在内的地区的地方政府服务也在增加。
机器人可以指导公民进行在线政府服务,并帮助他们打印或复制身份证和文件。
在一种模拟情况下,深圳铁路警察在春节旅行高峰期使用的一个机器人收集了嫌疑人持刀袭击者的面部信息,并将该信息迅速上传到数据库中,以帮助当地警察抓获嫌疑人。
服务提供商周二告诉《环球时报》,这些系统的成本根据使用范围和技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范围从50,000元人民币(7,920美元)到数十万元人民币不等。
安全问题
专家说,这些系统可以收集和分析信息,以根据用户需求改进资源分配。福建华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曾颖告诉《环球时报》,如果没有用户的反馈,将很难改善政府服务,而人工智能和电子政务服务也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偏远地区的复杂问题。
但是,由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该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地方官员也拒绝授权他们的权力。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警察在为期一个月的民意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面部识别系统不安全,因为他们认为人们可以使用自己的照片访问他们的信息。
根据南京政府网站上发布的调查,在收到的投诉中,有41%是关于识别服务在拥挤或黑暗环境下无法正常运行的,而31%的投诉是识别速度较慢。
为了解决安全问题,根据中央政府的一项声明,中国网络空间管理局将在保护政府系统中收集的私人信息方面发挥领导作用,而地方政府将在收集,交换和使用信息时负责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