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李艳通过工作庆祝了国际妇女节。作为2018年冬季奥运会筹备工作的一部分,她正忙于为车队尝试新的自制冰鞋。
作为中国冬季运动界最著名的教练之一,李刚带领中国队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上夺得三枚金牌,使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四分之一的金牌。
李肇星对新华社说:“我们获得了我们期望的所有奖牌,我们发现了我们的问题。我们感到满意。”
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中国妇女“举起半边天”,在冬季运动方面也是如此。
女子为中国队的札幌运动贡献了一半的金牌。在2014年索契,他们获得了中国的所有三枚金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男运动员仅获得一位冬奥会冠军,远远少于女子10.5奥运会冠军。
中国妇女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1992年的艾伯特维尔(Albertville),叶乔波获得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枚冬季奥运会奖牌。在2002年盐湖城,杨扬赢得了该国的第一个冬季奥运会冠军。
当这些运动员退休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继续推动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和普及。
杨扬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滑冰中心,这是该国在中国南部温暖地区推广冬季运动的战略先驱。另一位冬奥会金牌得主李建柔也在2015年成立了一家滑冰俱乐部,呼吁更多的青少年在业余时间在冰雪中锻炼。
除了著名的冬季活动之外,许多普通女性在全国冬季运动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谭安琪说:“当我看到来自香港的40名业余冰球运动员对这项运动投入如此之多时,我感到非常惊讶,所以我决定教他们。”这位前中国女子冰球队成员于2011年开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执教。
谭说,她的目标是“向公众展示冰球的乐趣和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了一位名叫王金芬的中年女性去越野滑雪。她在1月的2017年瓦萨洛佩特中国(Vasaloppet China)上以45岁的年龄完成了25公里的比赛,震惊了人群。
她告诉新华社,她想为年轻人树立榜样,并希望中国在2022年在家中获得越野滑雪奖牌。
中国妇女在冬季运动中取得的所有成就的背后,是妇女的辛勤工作,而她们的贡献常常是看不见的。
在1980年代早期的滑雪生涯中,王女士训练得如此厉害,以致于指甲每年冬天都被冻伤。经过一天的训练,她发现自己由于宿舍缺乏暖气而无法入睡。为了保暖,她不得不在午夜跑进大楼。她说她经常想退出,但由于对这项运动的热爱而坚持不懈。
她说:“我们会继续前进,因为我们热爱我们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