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反弹
上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宣布大熊猫已从“濒危”降级为“脆弱”。
专家说,这是对中国为保护大熊猫所作的努力的肯定,大熊猫参与了启动维持大熊猫栖息地的项目和圈养动物的活动。但是,将来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IUCN将所有物种从高危到低风险,从“灭绝”到“最不关注”,分为七个类别。该组织分析诸如种群数量和物种栖息地状况之类的数据,以评估其风险水平。
IUCN的名单上说,大熊猫是1965年至1988年调查中的一个濒危物种。大熊猫在1990年正式成为濒危物种。
这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降低了中国大熊猫的风险等级,根据中国当局在2014年第四次全国大熊猫普查中收集的数据,报告有1,864只野生大熊猫,比2005年增长了17%。
但是,中国最高林业主管部门上周星期一宣称,大熊猫仍“濒临灭绝”。
国家林业局在一份声明中说:“现在降低熊猫的保护地位为时尚早。”
声明还指出,在某些地区,大熊猫仍面临生存危机。当局强调,熊猫保护工作必须继续解决与该动物栖息地缩小,基因库狭窄,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管理不善有关的问题。
世界野生动物联盟(WWF)西安办事处主任万辉表示,降级是对有关政府和组织在保护熊猫方面的工作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努力会减少,因为大熊猫仍然“脆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当地团体等组织在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以及通过人工饲养繁殖增加人口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来保护大熊猫,既保护其自然栖息地,又在繁育中心饲养该物种。
当人们谈论大熊猫保护时,大多数人会想到在动物园或繁殖中心内圈养的大熊猫。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成都看动物,大熊猫是中国政府的重要宣传和外交工具。
大熊猫是由科学家饲养的,后来一些熊经历了一个过程,试图为它们在野外的生活做准备-但是只有少数被宠坏的动物变得足够坚韧,可以放生。
很少有人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保护该物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也要保护其自然栖息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当地团体等组织一起,非常重视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
1970年代,政府指定了几个地区,包括中国西部的陕西和四川省的广大山区作为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目的是保护这些地区的自然栖息地,不仅是大熊猫,还包括那里的其他野生物种。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国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经过30多年的精心保护工作,该地区的熊猫种群从45个增加到70个。工人和附近的村民偶尔会发现该地区的野生大熊猫,有时只是放牧,有时是饮水或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