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们对土地改革的期望很高,那里独特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特别报道]
多年来,政府是否一直在推动农民是否拥有通过买卖土地获得更多收入的权利,这是振兴农村经济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人们普遍预计,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将会出现土地改革的细节。
土地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表示,执政党对土地改革的决定将改变现行的土地法律法规。
根据中国法律,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使用土地,但无权出售或开发土地。
自1990年代以来,房地产市场在城市蓬勃发展,并一直是增长的主要引擎,而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规定几十年来没有改变,这限制了农村的发展。
城市化意味着数亿农民离开土地在城市工作。由于从农业中获得的利润远远少于在城市中工作所获得的收入,因此现在有许多土地尚未开垦。
意识到这些问题,政府已在许多地区尝试了新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目前,农民只能将土地租给其他农民或农村合作社。
中国西南重庆市石潮门村的一家蔬菜合作社,耕地面积超过1000亩(66.7公顷),来自700名农民。
合作社负责人何国权说:“今年的租金已从2009年的每亩每年增加到600多元(98美元)。” “农民也分享红利。”
土地转让的限制限制了农民可以从他们的土地上获得的租金。由于没有土地交易权,那些迁入城市的人往往生活不稳定,对国内需求的贡献很小,并且由于其农村血统而无法享有城市居民的特权。
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没有户口(城市户口),移民无法购买房屋或登记汽车,也无法获得医疗和教育。
拆除户籍制度将使被移植到城市的农民能够交换农村财产权,从而在大都市中拥有更牢固的立足点。这也可以刺激中国领导人渴望的消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7月的武汉中心城市之行中,听取了有关农村股权交易进展的报道,称必须在尊重农村居民的意愿,保护农田,确保粮食供应的同时进行土地转让。和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习近平呼吁进一步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合同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
提高农民在土地收入中的份额
自1978年改革开始以来,经济增长迅猛,中国实现了城市化。城镇化率已从1978年的不到18%增长到2012年的50%以上,但是如果不带户口就把农民工剥夺,“实际”率会低得多。
在一个决心改变仍以出口和投资为基础的老龄化发展模式的国家中,加快城市化是提高国内需求的首要任务。
著名的经济专栏作家胡书立在《南华早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声称,城市化意味着现代化和土地改革是城市化的关键。必须放宽对土地开发的限制;简化征地规则;实行标准化的所有权登记;她说,并授予农民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土地的全部权利。
尽管农民无法交易土地,但法律允许政府在补偿了占用者后获得土地以供公共使用,然后合法改变土地用途,将所有权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以获取可观的利润。目前,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资金来源。
对农民的补偿通常是微不足道的,并且滋生了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不满和摩擦。在一个村庄中,一亩土地的补偿费通常在30,000元至50,000元之间,而拍卖的利润可能为数百万元。
郑丰田说:“地方政府的暴利不仅威胁着粮食安全,而且促使农民抗议。”
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农田被征用,为地方政府创造了可观的收入,而农民几乎被排除在收入之外。他说,当务之急是通过形式化农民的所有权来提高农民的份额。农民有权使用土地,但没有特定的所有权。
浙江大学教授顾一康建议农民拥有所有权。对于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他们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应得到保障。
郑说,向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意味着打破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并减少他们的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很可能会抵制。